• 新闻网
  • English
Cinque Terre
Cinque Terre

媒体聚焦

首页 > 媒体聚焦 > 正文

【襄阳日报】扎根雪域高原 书写青春华章 ——记湖北文理学院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阅读量:


全媒体记者 魏崴 通讯员 蔡晨 龚丽丽

“看!是格桑花老师!”9月6日晚,湖北文理学院第十九批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抵达西藏山南市琼结县。次日,队员们刚走进当地学校,早就盼着的孩子们立刻认出了他们。孩子们欢呼着围上前,手拉手簇拥着队员们。阳光下,孩子们的笑脸与队员们的身影相映成趣,宛如一片绽放的格桑花海。

格桑花,生而坚韧,向阳而生,寓意着希望与美好。2014年,湖北文理学院组建第一批“格桑花”支教团队奔赴襄阳对口援建的琼结县开展支教工作,迄今已有19批98人次学生参加援藏支教。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先后获得“西藏青年五四奖章”“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”等荣誉。

薪火接力践初心

守护永不凋零的格桑花

琼结县位于藏南谷地,三面环山,平均海拔3900米。第十九批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队员姚雨凡刚进藏时,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几乎夜不能寐,但她没有退缩。

“孩子们的笑容纯朴天真,当地人民热情好客,早上的天空特别美丽……”回想起这些天的点点滴滴,姚雨凡感觉高反症状减轻很多。

上大一时,姚雨凡成为湖北文理学院“格桑花之家”展馆的一名讲解员,每一次讲解都能收获新的感动——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的故事与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她心中。“我也要报名参加支教,让青春更加有意义。”姚雨凡说,她希望能为琼结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,续写“格桑花”故事,延续这份荣耀。

孩子们的热情像一股暖流,流淌在队员们的心间,也冲淡了身体的不适。他们开启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支教生活。

第十九批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队员刘文峰,得知琼结县中学新建了科学实验室,难掩欣喜之情。作为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,他深知这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,更是让高原孩子直观感受科学魅力的窗口。白天,他前往科学实验室了解进展;夜晚,他伏案制订教学计划。“我计划拍摄一系列科学实验视频,既能给后面批次的支教团队留下教学资料,也能为琼结县中学的物理教学贡献一份力量。”刘文峰说。

十一载光阴流转,“格桑花”们在三尺讲台接力赓续教育初心。9月10日,湖北文理学院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荣获“琼结县2024—2025学年度重教单位”称号。这不仅是琼结县对支教工作的肯定,也是前批队员与现任队员接力耕耘的“勋章”,更是校地携手共促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。

湖北文理学院还引导支教队员将个人成长与支教事业有效结合,实现双赢。队员们以支教实践为基础编写的《西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》等多篇论文发表,调研文章《西藏走上了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》为政府开展基层治理提供了参考素材,《浅谈西藏“宾顿白面藏戏”及其传承》等学术论文为藏族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。

用心播撒知识火种

点亮藏族孩子的梦想

2024年9月,受支教学生尼玛格桑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专业,兑现了自己6年前与支教老师纪官升的约定。他们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。11年间,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不仅为藏族孩子带去了知识,还为他们开阔了视野。

支教队员们创新教学方式,主动承担电教式教学的示范课任务,让课堂成为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。

针对当地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问题,第一批支教队员和风帆、王松创办了毕业年级补习班。2015年中考,琼结县中学考取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从2013年的1人增加到28人,成绩在地区12个县中排名第一。

11年间,支教团队编辑出版了琼结县中学第一份校报,举办了第一届艺术绘画展,组建了第一个合唱队、第一个葫芦丝演奏团、第一支校园武术队、第一支国旗护卫队,协助建设了第一间美术室、第一间音乐室、第一间科技制作室,成立了绘画社、美术社、朗诵社、篮球社、足球社、HS科创社等一大批学生社团,建立了山南市首个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基地,为琼结县中学捐赠了用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10台编程机器人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率达到100%。当地学生多次在“北斗杯”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。2020年,琼结县中学获评“北斗”地图测绘青少年科普活动“优秀示范基地”。

支教团队还邀请湖北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教师赴藏指导,成立“格桑花之家”心理辅导工作室,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。队员们还自带电脑和视频,定期开展主题教育,开阔学生视野;开展“暖手、暖智、暖心”结对帮扶活动,组织琼结县中学学生到北京、襄阳等地参与“启梦行动——大手牵小手,笑眼看世界”活动,实施“首都参观”“隆中访学”项目,坚定学生成才决心。

重返雪域高原

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

吴顺喜是第二、三批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队员,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西藏。目前,他已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麻乡党委副书记。

“老师,你还会回来看我们吗?”2015年9月,吴顺喜即将结束首次赴藏支教,在最后一堂课上,有学生不舍地提问。

这个问题触动了吴顺喜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其实,他早已割舍不下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学生。2016年7月大学毕业后,吴顺喜毅然选择扎根西藏。他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,成为当地一名基层公务员。2019年,吴顺喜的事迹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事迹展,组委会评价他:“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和边疆建设中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甘于奉献、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。”

和吴顺喜一样,第三批支教团队队员胡晓翔,毕业后参加西藏阿里地区专招计划,现在革吉县工作,并和当地的藏族姑娘成了家,生了一个“格桑宝宝”。如今,支教团队已有多名队员毕业后毅然返回西藏工作,立志投身西藏建设。

2019年,湖北文理学院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被中宣部授予“最美支边人物”荣誉称号,是全国唯一获奖集体。

从“蓄力含苞”到“迎风绽放”,再到“芬芳传远”,“格桑花”赴藏支教团队在雪域高原书写的故事,不断激励着一批批毕业生奔赴西部、扎根基层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xyrb.hj.cn/pc/con/202509/12/content_2128079.html

最新内容

热点内容

推荐内容

学校地址: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

邮政编码:441053

电  话:(+86-0710)3590876   3591876(传真)

接待/接访电话:0710-3593296(24小时)

版权所有:湖北文理学院

备       案:鄂ICP备1700235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

维护制作:党委宣传部